劉慈欣與扎克伯格的元宇宙
【摘要】透過人們對于元宇宙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出兩條道路:一條是基于商業層面的,一條是基于哲學層面。

有關元宇宙的討論仍然還在繼續,并且不斷有新的人物加入進來。
早前有杰克-多西、扎克伯格,現在有劉慈欣、羅永浩。
或許,正是由于不斷有人加入到元宇宙的論戰里,所以,才會讓人們對于元宇宙的看法變得愈加清晰。這是好事,我們應當支持。
透過人們對于元宇宙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出兩條道路:一條是基于商業層面的,一條是基于哲學層面。
如果我們將那條基于商業層面的道路,看成是理科道路的話,那么,基于哲學層面的道路,則是一條通往文科的道路。
我認為兩者并不矛盾,甚至還可以說兩者之間相互促進。
基于商業層面的討論,不斷為基于哲學層面的套路提供實踐支撐;而基于哲學層面的討論,則不斷為基于哲學層面的討論提供理論支撐。
但凡是厚此薄彼的看法,都不能夠真正明白元宇宙真正內涵,更不能夠找到元宇宙的正確發展道路。
一
從商業角度來看,以元宇宙為主導的新發展時代,的確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以Facebook為代表的科技公司之所以如此激進地投身到元宇宙的洪流里,更多地是對于歷史的一種順應,而不僅僅只是為了迎合資本這么簡單。
在互聯網時代落幕已然成為定局的大背景下,或許,我們可以通過加持元宇宙來找到更多新的發展機會。
互聯網何以落幕?我認為,更多地是行業環境以及用戶需求業已發生了深刻改變所導致的。我們經常能聽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抱怨互聯網,我們經常能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遠離互聯網。
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互聯網已經無法提供給我們所需要的,甚至在某種情況下還成為了一種障礙。
大數據殺熟、壟斷的產生等諸多衍生于互聯網情境之下的矛盾和問題,正在越來越多地困擾著行業的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已經不再是促進行業發展的一種動力,而是變成了一個障礙。
行業需要一種新的驅動力,實現自身的變革,打破互聯網時代業已形成的諸多矛盾和弊端。
無論是Facebook,還是其他的科技公司,都需要這樣類似元宇宙這樣一種新商業的出現。這是以Facebook為代表的科技公司開始布局元宇宙的根本原因。
如果僅僅只是將元宇宙看成是一個獨立的事物,很顯然是不正確的。
我認為,元宇宙應當是與互聯網一樣的全新的生活方式。
在這樣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下,理應有新的技術,新的商業以及由它們組成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如同我們正在經歷的互聯網時代一樣。
因此,僅僅只是將元宇宙看成是VR/AR的專屬,抑或是僅僅只是將元宇宙看成是區塊鏈的衍生,都是不正確的。
真正的元宇宙,應當是一個以新技術為底層支撐,以新商業為外在表現,以新生活為根本形態的全新時代。
除了行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元宇宙的出現之外,用戶新需求的轉變,特別是以Z世代為主導的新用戶的產生,同樣需要我們用新的商業模式來滿足用戶的這些新需求。
相對于傳統互聯網的線上和線下為主導的二元的發展模式,用戶開始對三維的、立體的新體驗充滿期待。而這正是元宇宙真正要達成的。
人們之所以將VR/AR等新技術與元宇宙深度相連,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們真正提供了這樣一種三維的、立體的新體驗方式。
但是,僅僅只是體驗上的提升僅僅只是開始。
只有將這些體驗放映在商業上,并且真正形成一個有意義的商業閉環,元宇宙的存在才有意義。
無論是Facebook主打的元宇宙社交,抑或是將來元宇宙與更多的商業形態產生聯系,他們更多地是基于商業實踐探索的角度衍生而來的。
二
同商業層面上基于現實的實踐進行探索不同,元宇宙的另外一條道路,同樣正在發生著。
這一類有關元宇宙的討論更多地是基于哲學、社會學層面的,他們認為,基于商業上對于元宇宙的探索只會把元宇宙引入到死胡同里。
最近幾天以來,有關劉慈欣對于元宇宙的看法同樣被眾多人所追捧,并且還有人借此來抬高劉慈欣對于元宇宙的認識,貶低扎克伯格這一類科技玩家對于元宇宙的認識。
如果僅僅只是以這樣一種淺薄的、簡單的邏輯,僅僅只是以這樣一種單一維度的看法來衡量他們在元宇宙上的探索與思考,很顯然是不負責任的。
我認為,他們僅僅只是在商業之外的角度為反駁扎克伯格的做法找到了借口,而并未真正理解元宇宙在哲學層面的真正內涵和意義。
同他們的看法不同,我更加認為,扎克伯格們在商業上對于元宇宙的探索和實踐是對哲學層面的元宇宙的一種印證和補充。
正是有了商業上的實踐,我們才會明白元宇宙更高層面的哲學意義。
現在,在談及元宇宙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將現在的元宇宙玩家同腦機接口、人工智能以及深空探索的玩家相提并論。
他們認為,元宇宙的玩家更多地是短視的,而那些玩家才是長遠的。對此,我并不認同。因為如果沒有短期的積累和沉淀,哪里會有更加長遠的探索和突破呢?
換句話說,縱然是我們實現了他們所認為的那些他們所認為的長遠的實踐。
譬如,我們找到了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再譬如,我們實現了腦機接口,實現了人類永生……
但是,如果我們的生活依然還停留在傳統的狀態下,那么,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留白依然需要元宇宙去填充。
由此來看,哲學上有關元宇宙的討論與商業上有關元宇宙的討論是不沖突的。
三
每一個新事物的產生,總是有人歡呼雀躍,總是有人戴著審視的眼鏡看待。對于元宇宙,同樣如此。
在扎克伯格宣布全力加持元宇宙的時候,就已經有人開始質疑了。
只是在那個時候,他們并未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而已,現在,當劉慈欣開始對元宇宙質疑的時候,他們就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并且以此來尋找證明元宇宙在商業上探索不成功的說辭。
很顯然,他們并未真正明白商業上的元宇宙與哲學上的元宇宙之間的內在聯系,更沒有了解元宇宙的真正內涵與意義,他們僅僅只是以個人偏好來評判元宇宙,并且總是在尋找著印證自身這樣一種評判的答案。
尋找元宇宙的兩種道路的天然聯系,并且由此找到一條更加適合元宇宙的正確發展道路,才能真正讓元宇宙不再僅僅只是一個有人追捧,有人詆毀的存在,才能真正達成一種共識。
在這樣一種共識機制的驅動下,元宇宙,才能像互聯網一樣,成為下一個世代的主流。

孟永輝
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i黑馬、創業邦、億歐網、投資界專欄作者。從事互聯網10年,長期關注互聯網研究。多篇文章在虎嗅、鈦媒體、創業邦、億歐網、i黑馬、網易、新浪、搜狐等網站發表。

